一、實驗室建筑結構
1.實驗室建筑設計要求
實驗室內通常配備有較重的設備,為此需要較高的建筑承載力,尤其是大型儀器設備集中的區域。實驗室設計要具備抗震、耐火、隔熱等特性,選用的材料要符合實驗環境的特殊要求,如抗腐蝕、耐酸堿、易清潔等。墻面、地面等應采取平滑易清潔的材料,防止微塵積聚。
2.功能區域劃分
實驗室典型的區域劃分包括實驗區、儲存區、操作區、辦公區、樣品接收區、洗消區和安全防護區等。在實驗室設計中要做好各區域之間的隔離,避免交叉污染。
3.特殊結構設計
實驗室的樓板承重要求一般高于普通建筑,尤其是儀器設備較多的區域。通常,實驗室的樓面荷載設計值應達到400-500kg/m2,具體數據要根據設備的實際重量來進行調整設計。
二、實驗室暖通系統設計
1.通風系統
通風系統是實驗室設計的核心部分,確保室內空氣潔凈度和污染物的有效排放。通風系統分為局部排風和全室排風兩種類型,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必須及時排出,且排風系統需進行嚴格過濾,以降低廢氣中的有害物質含量,符合排放標準。對于有害氣體產生頻繁的實驗,換氣頻次建議設置為6-10次/小時,并可根據實驗需求設立特殊的局部排風裝置。
2.溫濕度控制
實驗室的溫濕度要求根據實驗內容而定,一般應保持溫度在18-26℃,濕度在40-70%之間。對溫濕度要求嚴格的實驗室,采用精密控制系統,確保溫濕度恒定,避免因環境變化影響實驗結果。
3.空氣凈化系統
對潔凈度要求較高的實驗室,需在實驗室設計空氣凈化系統,如高效空氣過濾器,確保室內空氣潔凈度達到相關標準。潔凈實驗區宜配置三級過濾系統,以HEPA過濾器為主,去除空氣中99.99%以上的微塵顆粒。
三、實驗室電氣工程
1.供配電系統
實驗室供配電系統需具備良好的穩定性和冗余性。動力用電、照明用電與實驗用電需分開設置,每類用電回路均應配備獨立電表。重要設備建議采用不間斷電源(UPS)或雙電源供電。
2.實驗室照明
實驗室照明需滿足各類實驗操作的光照需求,照度通常需達到500-700lx,精密實驗室可適當提高。對顏色識別要求高的實驗室,如化學分析室,建議采用顯色性高的照明光源,顯色指數(CRI)不低于80,避免光源失真影響實驗操作。
3.接地與防雷
實驗室的電氣設備需進行防雷和接地設計,防止設備損壞和人身傷害。電子設備信號接地、保護接地、防雷接地可共用接地裝置,接地電阻應小于1Ω。潮濕環境和有腐蝕性氣體的實驗室應采取專門的防護措施,如增加防腐涂層和絕緣隔離。
四、實驗室給排水工程
1.供水系統
實驗室供水系統需提供包括自來水、純水、循環水等不同水源。實驗室純水系統需根據用水量設置相應制水設備,并配備儲水裝置,保證純水的供應穩定。循環水用于冷卻設備時,宜配置循環泵和過濾裝置,以減少水中的雜質。
2.排水系統
實驗室排水系統需嚴格分類,包括實驗廢水和生活污水。實驗廢水應進行預處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網,避免污染環境。各類廢水應設置獨立的排水管道,化學試劑濃度高的廢水應經過中和處理,以降低其腐蝕性。
3.防腐與防漏
實驗室水管和閥門應具備防腐功能,特別是與酸堿等腐蝕性物質接觸的設備。安裝泄漏檢測裝置,及時監測管道情況,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警,保障實驗室設施安全運行。
五、實驗室廢氣處理
實驗室排放的廢氣需配置廢氣處理設備,特別是含有有毒物質的排風系統需安裝高效過濾器。常見處理方式包括酸堿中和、活性炭吸附等,以確保排放達標。排氣系統的過濾器需定期更換,確保處理效率。
六、實驗室消防系統
消防系統需符合實驗室規范,包括火災報警器、自動噴淋系統和滅火器。特殊實驗區需設置氣體滅火裝置,以便在火災發生時迅速滅火。實驗室區域的消防器材應定期檢查,保證有效性。
七、實驗室智能化系統
信息系統
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應包括數據記錄、設備監控和環境監測系統,支持實驗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存儲。實驗室各設備可通過網絡系統進行集中控制,重要數據應實現自動備份,確保實驗數據的安全和完整性。
環境監測
實驗室需配備環境監測系統,包括溫濕度監測、氣體濃度監測、壓差監測等,實時監控實驗環境。監測數據可通過網絡上傳至控制中心,超出閾值時自動報警,以便快速采取相應措施。
能源管理
實驗室智能管理系統可對用電、用水等能源進行實時監控與分項計量。高耗能設備應重點監測,統計能耗數據并進行分析,優化能源使用,推進綠色實驗室建設。實驗室智能化系統應具備遠程訪問功能,方便管理人員隨時掌握實驗室運營狀況。
實驗室工程的建設需綜合考慮各專業系統之間的協調,確保各系統安全穩定運行,滿足不同類型實驗需求。以上是實驗室工程中各專業的設計要點,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具體實驗內容進行適當調整,并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與規范。
13316009954
微信